“叮铃铃……”,清脆的闹铃把暑期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家访金寨小分队的成员从睡梦中唤醒。揉了揉惺忪的睡眼,大家便立即打起精神来。对于我们来说,虽然暑期生活已经开始,但走向大山深处、走进贫困生家庭是这个暑假当中既充实又有意义的一件事情。这次的走访活动由学生资助中心的安排,共有五个走访支队,金寨小分队在纺织服装学院辅导员王统斌老师、学工处朱伟老师的带领下,一行4人载着学校的关爱,将要走进安徽省金寨县,在这大山的深处,我们将探访3位来自江南大学不同专业的同学。
早上8点半的动车,在晨雾皑皑中向金寨县驶去。梅雨时节的无锡总是阴雨绵绵,车窗外灰蒙蒙的天空把周围高耸的建筑抱在厚厚的雾气里。金寨县,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县城?梅山镇与燕子河镇,又是怎样的小镇?而我们要去看望的几位学生,家庭情况究竟如何?这种种疑问像鼓声似的不断在师生心头敲打。窗外的风景如舞台剧一般换了一个个场景,渐行渐远的钢筋混凝土已被一片片翠绿所取代,雨后清新的绿色更是增加了我们对金寨县的向往。
经过3个多小时的车程,我们来到了屹立于大山脚下的火车站——金寨站。金寨站距离县城还有将近20公里,我们坐的车在蜿蜒崎岖的山路行进,一路上热情的司机师傅给我们介绍当地风土民情以及各村落具体的地理位置,并为我们推荐县城较为安全舒适的宾馆入住。经过电话联系,我们与小鲁同学在金江实验学校门口了见面。
小鲁一家四口原住址为梅山镇小南京村上湾组,由于家中田地被征收,现住于与金江实验学校一路之隔的安置房小区。虽然安置房房屋面积较大,但屋内只有一些简单的家具。小鲁父母紧紧握住两位老师的手:“真没想到你们会来啊,来来来,坐下坐下。”两位老师与其家人进行了热情的攀谈。我们了解到其母亲待业在家照顾即将高考的弟弟,父亲是一名装修工人,微薄的收入是家里唯一的经济来源。懂事的小鲁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在学校时会利用空余时间去打打零工、做做兼职,补贴自己的生活费。大三的她不仅学习成绩优秀,荣获三等学业奖学金,还任职学缘志愿者协会秘书长,是一个优秀的学生。王统斌老师向她父母详细地介绍了国家以及学校对于贫困生的资助政策,朱伟老师就考研保研就业为小鲁做详细的大学生涯指导。访谈最后,两位老师解答了其父母提出的问题并送上了来自学校的慰问。
翌日,尽管天空依旧阴沉,大雨没有停歇,走访工作继续进行,因为还有两位同学等待着我们的到来。
车窗被雾气渲染成白色,挺立的柏树从窗外飞逝而过,能明显见到从房屋变成山峦再变成房屋,一路上的自然美景让人目不暇接,梅山水库的水蜿蜒盘曲环抱着整个小镇。两位老师和司机愉快的交谈,了解着这个小镇的丰富的历史与人文,打开车窗,仍旧是绵绵细雨,但清爽的风却拂走了一路的风尘。十里八村,村村相通,但在风雨当中,出租车早已无法驶入,走访小组一路泥泞、一路前行、一路询问、一路张望,远远地看见那个站在桥头的少年向我们挥手——小胡。他穿着老旧的高中校服,黝黑的面庞带着憨厚的笑容,他一路小跑,布鞋带起了乡土的泥泞,只为给我们撑起一把遮雨的小伞。小胡一边给我们带路,一边和我们交谈,腼腆的笑容挂在脸上。在他的带领下,我们深入山区。
远处是层峦叠嶂,高大的树遮住了许多光线,在山里,没有音乐,没有灯火辉煌,有的只是无边的沉静。二十多分钟后那十余间瓦房出现在我们眼前,他们家的小平房映入我们的视线,屋外能看见布满青苔的砖墙,由于湿气重,屋里有明显的霉味。小胡的老父亲拖着不能自理的腿脚,在女婿的搀扶下走出门来,热情地迎接我们:“谢谢你们!这么大的雨还来看我们。来来来,快进屋坐。”
进屋后,一杯温暖的热茶拉近了彼此之间的距离。两位老师了解到:小胡父亲是二级残疾,多年的求医也无法治愈,心脑血管疾病还造成了半身不遂,痛苦的折磨早已让老父亲丧失了劳动能力,昂贵的医药费让家庭压力重重。小胡的母亲不但患有心脏病,还在劳作的过程当中摔伤了手臂。嗷嗷待哺的侄子在其姐姐的怀抱中显得如此的稚嫩,家庭中的一切只能依靠姐夫的微薄收入维持基本的开销。然而,让我们惊讶并感动的是,在这样的生活中,小胡一家六口总是充满了令人心暖的笑容,没有对生活的埋怨、对命运的不满,有的只是对未来的希望与幸福生活的向往。小胡自幼懂事听话,于2014年考入外国语学院日语专业。带着亲人的期盼,他不仅成绩名列前茅还担任了班长的职务,体育方面成绩也很突出,他活跃在校篮球联赛、运动会等各种体育竞赛的赛场上;更荣获了“外院十周年纪念”优秀工作人员等荣誉称号;还在校十佳舞蹈大赛中一展风采;在军训过程中,他又荣获消防演习比赛三等奖……
在老师的鼓励和肯定下,小胡说:“我相信自己,会好好努力,一定不会辜负家人的期望,用更好的成绩来回报亲人和母校!”访谈虽然短暂,但留下了对小胡的关爱和对家庭的祝福。
按照行程,第三日我们将要走访燕子河镇的小谢同学。小谢同学是商学院会计专业的大二学生。她勤奋好学,成绩优异,曾获三等奖学金和国家励志奖学金,担任商学院新闻宣传中心办公室部长。小谢的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其老家中只有爷爷和奶奶,虽然言语沟通较难,但走访小组一致决定无论如何也要到她家里去看看,带去学校的一份问候。
燕子河镇位于百公里开外的山区,此时雨已经渐渐大起来,一路上司机提醒我们:“那边的路挺不好的,可能会有石头泥沙从山上滚下来。不知道路还通不通,先过去看看吧。”近一个小时的车程后大家面对的却是被截断的山路,好心的村民说:“路毁了,靠着山石头往下掉;水泥路面遇雨冲毁,只剩下一层10公分的水泥,路下面都空了,所以拦起来不让过……”探访小谢同学的工作不得不停止。没有见到小谢同学和她的家人是行程中小小的遗憾, 但是这满载一路的关爱洒向正洒向每一个村落每一个家庭……
愿这份关爱像这山间的竹,永远长青,像这林间的雨,永远滋润!
(供稿:学生工作处 审核:张海峰)


